近日,我院青年教师李澔翔博士与南京大学梁彬教授、程建春教授团队合作,首次验证了声学体系下的Airy-Talbot效应,并提出了一种二维波动体系内非周期声信号的空间复用方法。
据悉,Airy-Talbot效应可以沿着弯曲轨迹以固定间隔不断复现成像,打破了传统自成像效应中只能沿直线传输的限制。目前,Airy-Talbot效应在声学领域复现极具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声学人工表面验证Airy-Talbot 效应的设计方案,为缓解声衰减和衍射方面的问题,将亥姆霍兹共鸣器作为超表面的结构单元,以伪表面波模式支持艾里束的长程传播。基于伪表面波扁平的色散曲线特征,研究者验证艾里束的波包在被显著压缩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延伸无衍射距离,实现了突破声波衍射极限的高分辨率成像。
此外,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二维波动体系内非周期声信号的空间复用方法,将亚波长的艾里波束作为一组二维体系内声通信的编码/解码自由基,在保持高质量、强鲁棒性的声传输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缩减传输器件的尺寸,为实现二维体系内的高密度声通信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wavelength Self-Healing of Spoof Surface Sonic Airy-Talbot Waves”为题被国际顶级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录用。李澔翔博士为第一作者,南京大学梁彬教授、杨京副教授、程建春教授及西班牙IMDEA研究所Johan Christense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