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第27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2025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第22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ISCC)”四项一级赛事中,我院学子捷报频传,累计斩获国家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以硬核成绩交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高水平答卷。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在深耕教学、潜心育人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是他们把实验室变课堂、把项目作教材,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出的训练题所取得的成效。党支部书记吴寅介绍,物联网电气党支部发挥“红色引擎”作用,积极构建“校内导师+行业专家”双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潜力生”梯队式、“课程—项目—竞赛—孵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生态,把赛场作品反向输入课程案例,实现“科研更接产业气、教学更聚学生心”。在接到赛事通知后,支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竞赛党小组”,建立了“三会一课+备赛进度会”双轨机制和“周周有主题、月月有突破”的备赛清单。支部青年党员刘晓明带领队员把“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安全可控”最新算法攻关节点写进冲刺计划,他表示“我们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每一次调试、每一行代码里落地生根。赛场上拿金牌,就是青年党员对党最好的告白。”

学院党委书记杨青表示:“学院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聚焦新工科建设,把党支部建在实验室、把党旗插在赛场上,用高水平竞赛锤炼学生‘敢闯会创’的真本领,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高水平工科人才。”
今后,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持续深化“党建+新工科”改革,重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高水平竞赛为支点,撬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力争三年内实现国家级竞赛一等奖总数翻番,奋力书写“强国复兴、教育何为”的时代篇章。
